- A+
澳門新聞網消息:政府對非首置推出新壹輪收緊住宅及樓花按揭措施。房地產聯合商會會長吳在權表示,政府推措施壓抑樓價是善意行為,但政府未深入了解樓價上升原因,結果本末倒置。措施推出後,政府如同“豬八戒照鏡”,兩面不是人,既幫助不了要上樓人士;富有人士資金充裕,不介意多付首期。
吳在權表示,政府推新措施壓制樓價避免瘋狂上升,他支持和認同政府的原則和出發點。但政府要了解樓價高企原因,樓價與房產如無人追捧,樓價不會上升,故應從規範樓宇買賣和增加透明度作思考。如果樓宇銷售無人為操縱,樓價相信會健康發展。
高齡樓搶手證需求
現時發展商銷售樓宇往往每次祇推少量,如項目有壹百個單位,祇銷售五個單位,價格可能不透明。中介為了生存積極尋找客源,五個單位可能給了十個經紀去銷售,結果形成很多買家希望搶購少量單位,營造熱銷“幻像”。現時法規容許發展商每次少量銷售,政府並無就此進行規範,政府應解決核心問題。
過去七、八個月樓價和成交都有回升,但成交主要是三百多平方遲的單位,樓齡達三、四十年,價格約三百萬元。眾多高樓齡細單位成交,反映的是市場需求,居民居住需要。
政府現時祇要收回閑置土地便建公屋,他不反對增建公屋,但所有土地都建公屋,就會令居民寧願以自己名義先為子女購買細單位,將來子女再申請經屋。這些情況政府都需要深入了解。
房地產業是經濟支柱,對很多行業有拉動作用,措施推出後會令市場成交下跌,但幫助不到有需要置業的居民,反而打壓經濟,影響地產中介代理業務,對社會造成影響,令樓市不健康。
社會有意見認為,政府應參考香港針對二套房征收較多稅收,打擊炒風。他認為,任何地方都有自身特色,不應完全參考其他地方。現時很多父母都以自己名義為子女購買房屋,故澳門不適合二套房交較高稅項,三套或以上房屋稅可以思考調高。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